【喀什探馕】
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 张治立
12月22日上午,在喀什市色满乡阿塔湖村一家临街的馕店里,阿迪力江·吐拉甫和姐姐正在揉制面团,准备下一批烤制的馕坯。他们的父亲吐拉甫·赛来正在后院的打馕区,整理刚出炉的馕。
从邻村赶来买馕的卡斯木·依明,在店门口销售区,接过装在袋子里刚出炉的80个馕,牢牢系在已经装有蔬菜、肉类的电动车上,准备回村。这样的行程,是卡斯木每天的日常。“我在村里开食堂,每天都要来阿塔湖村的农贸市场买菜,阿迪力江的馕店就在菜市场门口,刚好可以一次性买齐,很方便。”卡斯木说。
这是今年12月初才开业的一家乡村馕小屋。记者走进馕小屋,第一感觉就是干净——干净的地面、不锈钢操作面板、洗手台、穿着统一制服的员工。
阿迪力江的馕小屋,不仅收拾得干干净净,还按照功能设置了更衣区、原料区、和面区、打馕区以及销售区。功能区在不同的空间,各自独立,确保了食品制作过程的安全卫生。
这样的乡村馕小屋和记者以前印象中的馕店已经大不相同。
“我以前的馕店没有分区,原料、和面、打馕全在一个房子里,取暖、打馕都是烧煤,时间久了,馕店墙壁都黑黢黢的。”阿迪力江说。
如今的馕小屋,房间取暖用上了壁挂炉,打馕区则设置在了露天院子里。馕坑操作台上贴着干净的瓷砖,馕坑上方还配备了抽风机,整个操作区干干净净。
阿迪力江表示,以前店面租金一年要1万元,现在的店由原来的2个店面组成,一年租金才7000元。“店面是按照乡村馕小屋建设标准要求装修的,一天打扫三次,收拾干净。买的人放心,我们工作也开心。”阿迪力江乐呵呵地说。如今,他一天能打近800个馕,除了零售外,还会送到村里超市进行销售。
喀什地区提出了地区馕生产基地+县(市)馕产业园+乡(镇)打馕合作社+村(社区)馕小屋四级平台发展模式。馕小屋是最末端的平台,建设在村、社区中,主要由个体打馕户经营。目前,喀什地区已组建合作社201个,建设馕小屋2315座。
目前,色满乡一共有9个馕小屋,全部完成了功能改造升级,均实现了功能区分离,统一质量标准、统一生产环境、卫生要求等。
色满乡副乡长余秀常表示,馕小屋升级,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部分。通过治理,馕小屋卫生条件大幅改善,食品安全更有保障。他们还结合各村实际,突出馕小屋特色。根据乡规划,阿塔湖村将打造成文旅小镇,该村2个馕小屋也进行了升级,增设了打馕体验区。升级改造后,馕小屋不仅为所在乡村居民提供馕,还可以服务游客,进一步拓宽了销路。
喀什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、喀什地区馕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阿布都艾尼·斯地克表示,馕小屋是馕产业平台的最末端,喀什地区通过制定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,改善乡村合作社、馕小屋生产条件,规范生产流程,馕产品质量更加稳定、安全。